最近台灣除了狒狒出走的新聞外,另一個討論話題是:一位台中豐中的學生因為在學校遭受到師長的霸凌而選擇結束生命,讓我與最近爆紅的韓劇『黑暗榮耀』聯想在了一起。

書中談到「霸凌者從欺弱行為中得到自負膨脹。……霸凌者也從他們的行為中獲得社會地位,其他人可能敬佩他們,…… 不論敬佩或畏懼,霸凌者都抬升了他們的地位。

霸凌者有強烈的定型心態。

面對霸凌,該怎麼辦?孩子個人通常無法遏止霸凌者,尤其是當霸凌者吸引了一群支持者的時候。但是,學校可以,若學校改變心態的話。看到這句:『學校可以,若學校改變心態的話。』讓人很揪心。

在台灣豐原高中的這起霸凌案學校並沒有對受害人伸出援手,相反的學校本身就是霸凌者,霸凌孩子的6名師長也僅僅調職處分。相對黑暗榮耀那位霸凌文同珢的老師所受到的報應…,我看過一則報導,在韓國公平與正義彷彿只存在於韓劇中,相對於豐原高中的事件,在台灣是否正義的伸張只有在戲劇中?或是……?

身為母親的我,在前一陣子才因為自己的兒子也被同學欺負而手臂上滿是瘀青,而我花了一整晚與老師還有霸凌孩子的父母處理這件事。

我想說的是,遇到霸凌事件,父母的處理與對待孩子的方式也非常重要,不論你的孩子幾歲…。

特別紀錄:精神治療家 Stan Davis史丹•戴維斯以挪威學者 Dan Olweus 丹•歐爾維斯研究為基礎,發展出有效的反霸凌教育方案:幫助霸凌者改變,支援受害者,促使旁觀者對受害人伸出援手。

對於霸凌者,Davis的作法:

首先,在一貫祭出紀律的同時,他不批評霸者者其人,不批評他們的性格,相反的他使他們感覺天天在學校裡被喜歡、受歡迎。

其次,再把霸凌者導向正確方向的過程中,他每一步都做出稱讚,但不是稱讚霸凌者其人,而是稱讚他們的努力。他把學生導向成長心態,幫助他們看出他們的行為是努力改進的一部份,讓他們可能嘗試刻意改變。

沒有任何父母會想:我要傷害或限制自己孩子的發展。(在黑暗榮耀中文同珢的媽媽就是與一般母親不同)

大部分的父母想的是:「為了讓孩子成功,我願意付出一切的努力。」但是,很多父母做的很多事情卻收到反效果,他們想要替代孩子進行選擇與判斷,想用自己的方式,幫助孩子學會教訓;還有他們的激勵方法,往往都傳達了錯誤訊息。

孩子對這些訊息非常敏感,他們通常可以聽見父母話中的另一層意思。

每個孩子都喜歡被讚美渴望肯定,他們尤其喜歡有人讚美他們的才智能及天賦,這些讚美會讓他們感到興奮與被肯定,但只是一時的。

一旦遭遇阻礙,孩子的信心就會從窗戶飛走,他們就會對什麼都提不起勁。若成功意味他們是聰明的,那失敗是不是就代表他們很笨?

這就是定型心態。

處罰是一種教導方式嗎?

我曾經從一些長輩的口中聽過,對於教導小孩,他們認為在聖經中寫道「用仗管教孩子」,就是用打的…,但,我的理解是經文中的「仗」代表真理與福音,或者是原則或規矩,並非使用棍棒。

許多父母認為,他們的處罰,是要給孩子教訓讓他們之後或下次不會再犯。事實上他們在告訴孩子,如果孩子不遵守父母的規定或依照父母的價值觀,他們就會被批評與處罰,這樣的父母不是在教導孩子如何思考問題,自己得到有道理與成熟的決定。

下次,當你打算處罰孩子的時候,想一下,你在傳達什麼訊息給孩子?我將評斷你處罰你?還是我將幫助你思考與學習?

你對孩子的愛有條件嗎?還是你只希望孩子按照你所想的、你的標準、你的要求去做?達到你的要求然後你才會去愛他?

若父母要幫助孩子建立成長心態,可以與孩子一起討論出努力的目標,給他們成長空間讓他們能成長為成熟的人,能夠以符合自己興趣的方式對社會做出貢獻。

如何改變自己和他人的心態

Carol S. Dweck 也在書中對於如何改變自己和他人的心態給出了實用的建議。她解釋了為什麼改變心態並不容易,但卻是有可能的與有幫助的。

書中提到,新的心態不會取代舊的心態,而是與舊的心態共存。因此,我們需要意識到自己的心態,以及它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和表現的。我們還需要積極實踐成長心態,尋求回饋,挑戰自我,從錯誤中學習,慶祝成長。

Dweck 還向我們展示了如何改變他人的心態,比如我們的孩子、學生或員工。她強調給予正確的表揚和回饋的重要性,重點是努力、策略和進步,而不是能力、天賦或智力。她還建議創建一種重視學習、合作和多樣性的成長文化。

Dweck 警告我們要注意偽裝的成長心態,即人們聲稱自己有成長心態,但實際上並沒有付諸行動。她解釋了如何識別和避免這個陷阱,以及如何培養一個真正的成長心態,擁抱挑戰,尋找機會,重視增長而不是固定的結果。

通過改變我們的心態,並幫助別人改變他們的心態,我們可以取得比我們想像中更多的成就。成長型心態不僅僅是一種信仰或態度,而是一種生活和學習的方式,它會帶來滿足和幸福。

在讀書會中我們也討論到,親子關係中的成長心態的養成。

我想到在聖經的瑪拉基書中有一段話: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

如果我們不以眼前的視野來看待夫妻、親子、朋友….之間的關係,而是如同經文中提到以永恆的眼光來看待這些關係,我們是否還會用現在的方式彼此對待?

如果永恆的家庭或永恆的關係真的存在的話,你是否會想和目前的親人擁有永恆的關係,換句話說,你會想和你現在的家庭成為永遠的家人嗎?

願神祝福與幫助我們,讓我們使我們的家庭不只是每個家庭成員的避風港灣,更可成為一個像天堂般的地方。

#心態致勝 上成功不是天生的,心態能影響成就差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