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擁有智能」的意思,是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那麼,植物解決問題的能力,遠高過你我的理解與想像。 – – 植物比你想的更聰明

今天去桐林國小,看到滿樹的獨角仙,與光蠟樹上的傷痕,風一吹樹上的獨角仙還翩翩起舞。

讓我想起了曾經在課堂上聽過某位老師說起,在非洲地區因為天乾物燥,鮮少有植物能保持常綠,唯獨銀合歡樹一支獨綠,成為了非洲草食性動物的愛,但銀合歡樹為了自保,不被這些動物們吃個精光,在演化的過程中不但越長越高,還長了刺,但這沒有抵禦住長頸鹿…。

銀合歡其實在平常是沒有毒性的,但當它一但發現自己被咬了,就會分泌出單寧酸這種有毒物質,而且銀合歡還會將被咬的訊息隨風傳遞出去,讓在附近的銀合歡能夠開始分泌出單寧酸保護自己。

桐林國小的光臘樹是否也曾傳遞訊息給附近的光臘樹,或發出訊息告訴這些獨角仙們它好痛,不要把它啃食殆盡…?

以前我們總以為植物是沒有知覺,沒有感受的,但近代越來越多的發現,其實不是這樣的,從接觸芳療開始,我們家庭一直受惠於植物的帶來的療癒力量。

我們每天都因為大樹進行的光合作用而讓呼吸受益,因為各式各樣的蔬菜、水果而減少肥胖與其他的文明病,因為米、大小麥…主食而能飽食,因為各種藥用植物、藥草而被療癒,各樣的花草植物愉悅身心。

在聖經中提到,神在第三天創造了植物,植物的創造僅在天、地、山、水、平原之後,可以知道神在創造之初就讓各樣的生物因植物而獲益。

這本『植物比你想得更聰明』是我在幾年前就看過的一本書,今年因為疫情又無意中把書拿出來看一遍,與其說這本書是為了讓我改變植物對生命的定義,更讓我想說的是要為我們生活中所擁有的看似平凡的一切學習『感恩』。

假如植物明天就從地球消失,人類僅僅幾個星期就會滅絕。反過來說,倘若消失的是人類,植物用不到幾年的時間就能收回先前被奪走的自然界領土。百餘年過後,曾經歷久不衰的文明便會徹底為綠意覆蓋。 – – 植物比你想的更聰明。

這本書談到由於人類一直以來對植物都有著錯誤得理解,直到達爾文多次堅稱,植物是其一生所見最非比尋常的生物。而且他很確定,人們應該將植物視為有智能的生物。雖然對於植物的研究一直以來被冷落與忽視,但近幾十年以來已經有科學家證明植物有感知與能組織複雜的社交關係,而且能與同類及動物交流。

地球上最先出現的單細胞生物是藻類,所以就有人將單細胞微生物 (動物)「草履蟲」和單細胞植物「裸藻」作對比,發現裸藻不但能做到草履蟲能做的每件事,還能觀看外界與轉化太陽來產生能量。

靠自己還是靠群體?這不只是人的選擇題似乎也是所有生物的選擇題!

5億年前動植物開始分化,植物選擇「自營性」,而動物則須依靠其他動植物生存而成為「異營性」。

這裡還有個有趣的看法,這本書裡面敘述,植物的演化比動物更為聰明:動物經演化後將最大的身體功能集中於腦部、肺、胃…等少數器官,但植物呢?反而多元投資,分散風險的避免將機能匯聚在若干的神經區塊,而且就像現代的網路時代一樣,發生「衍生特性」。

人以表現判斷事物,而且容易被先入為主的觀念影響,從久遠以來人類一直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人也以為萬物環繞著人類運行,但伽利略推翻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理論;而人類目前所用的能源也幾乎都是出自於植物。

人類以已知的認知,認為植物沒有知覺沒有感知,但…真的是這樣嗎?

你能想像?植物在沒有人類的眼睛、鼻子、耳朵的情況下,也能有視覺、聽覺、嗅覺…等五感,除此之外還有15種感知能力。植物的感知能力除了幫助植物能更有方法的生存外還建構了一個植物的世界與昆蟲、甚至是動物共融的社會體系!

植物的視覺:在維基百科中談到視覺系統,視覺系統是神經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使生物體具有了視知覺能力。它使用可見光信息構築機體對周圍世界的感知。

如果依照維基百科中談到的使用可見光信息構築機體對周圍世界的感知,那麼植物能察覺日光與感知影像刺激是否…就能可以得知植物具有「視覺」,它只是不以我們所認定的方式存在。

家裡有種植花花草草的人都知道,植物大多具有向光性。

植物內部有一連串的化學分子來充當受體接收、傳遞光源與光質等訊息,植物不但能分辨光影,還能分辨光波長與光線性質。而且光受體遍布全身,據說只要是不易燃燒的生材都富含受光體,就像全身都有眼睛一樣。而且植物也有休眠的時間,在植物放慢生長的期間,就是植物的睡眠時間喔!

嗅覺: 人用鼻子聞嗅,植物則是用全身,從根到葉全身細胞的表面有細胞受器,會因揮發物質而觸發一連串的訊號,並利用氣味也就是「生物揮發有機化合物」,不斷的接收環境訊息與同類及昆蟲交流。

也就是植物生成的一切氣味都是訊息,語言。每種化合物都會傳遞確切的消息。

味覺:植物與動物相同味覺與嗅覺都緊密相連。植物的根可以辨識出藏於泥土中極為量的礦鹽,就像人類的舌頭能品味出最細碎的食材與調味。

大部分的植物都是透過根部來找出最美味營養土壤中的微量礦鹽,如硝酸鹽、磷酸鹽、鉀。

而有些植物則由於演化的關係發展出「食肉性」,透過捕捉昆蟲為食,生長在潮濕的沼澤地區附近的植物由於生成蛋白質的「氮」稀缺或無從取得,就必須找到不透過根部與土壤的方式來取得這個重要元素。

這些食肉性植物經由時間調整葉片的形狀,變成陷阱,方便捕捉昆蟲來取得「氮」。

觸覺:在植物界觸覺與聽覺的關係密切,植物有種「機械式感應通道」的小小感覺器官,少量遍布在植物身上,直接接觸外界環境的表皮細胞上量最大。

大部分的植物在接受到觸覺刺激時土壤上的外在表現並不明顯,但根部的表現就不同了,當植物的根部生長遇到石頭或是障礙物質時會繞過障礙物繼續成長。

而有些植物的表現則非常顯著,例如,含羞草或食肉性植物,含羞草不只能感受得觸碰還能辨識刺激物甚至改變行為,在確定刺激物沒有危險時就不再閉上葉片。

除了植物的根部對觸覺的反應外,攀緣植物和長出捲鬚的植物,也會因應觸覺與接觸物而改變發展與生長方向。

聽覺:植物聽得到嗎?

2018年瑞典家俱巨人IKEA在中東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一所學校內,做了為期30天的實驗。他們從店裡挑了2盆一模一樣的植物,放在校園裡,分為2組,一組對植物說讚美的話,另一組則是霸凌組,對它說負面的話。

這個實驗顯示的結果就是除了讚美或負面言語對植物造成的影響外,就是植物它聽得見喔!

人與動物的聲音傳播媒介是空氣,而植物的傳播媒介卻是大地。大地能傳導震動讓缺少耳朵的生物也能聽見,植物的機械式感應通道讓植物的所有細胞都能捕捉音波,而聽覺也是分散在周身而不像人類集中於單一器官。

就有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進行對植物的研究指出植物在接觸聲音後會利用基因資訊來合成蛋白質等產物。

除了五感外,據說植物還有15種以上的感知機能,例如:植物能準確得衡量土壤的濕度,能找出水源生長,還能感知影影響生長得地心引力與電磁場,衡量空氣中或土壤裡的眾多化學梯度,能辨析有意或有害的微量化學物質所在,既使這些物質離根部很遠…。

人類對植物的感知認知真的太短淺,我想到近幾年世界各地的國家,亞馬遜雨林附近的國家,為了經濟因素所砍伐的樹木,或因大火造成森林災害,這些不只是對森林植物造成的影響而是對全體人類造成的損失。

喬瑟夫坎伯在英雄的旅程中談到,我們都是依靠生命來維持生命的,既使你吃的是葡萄,也一樣是生命…。生命只能犧牲別的生命來存續。(註:原文為依靠殺生來維持生命)

但前面談到從五億年前動植物開始分化起,植物就以自營性的方式生存,大多數的植物並不依靠其他的生命犧牲來讓自己生存,相反的是植物奉獻出自己一部份或全部的生命來幫助動物與人生存。

我想到好多年前曾經跟一位「巫師」學習藥草植物的運用,在課程中巫師談到當他要摘去這些藥草、植物時,他會以虔敬的態度合掌去告訴植物,他需要他的幫助,將會把它摘取下來使用,感謝植物的奉獻。

如果我們能將植物甚至是這個世界上所有存在的萬物都將其視為「平等」,並對這個我們所居住的地球、環境…所有的一切保持感謝的心,我想萬物也會感受到被感謝吧!

道家講「萬物平等」,我將其理解為萬物為這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我也很喜歡道家的一個概念「一切有形,皆含道性」,世間萬物都有「道」的種子,都有向上發展的希望,不斷提升生命存在的價值與意義…,植物同樣擁有道性,也許神在創造之初就設定好,讓萬物包含人類,都可以因為懷抱希望而向上發展。

植物真有智能嗎?

植物能透過地、水、風、空氣、昆蟲、動物傳遞訊息,授粉、播種,面對草食性生物的生存之戰,植物也會展開一連串的反擊,更會透過分泌物質聯合敵人的敵人進行禦敵。

智能是生命的特質,就連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都必然具備。

我們對智能的定義是什麼?如果我們只認定大腦才是智能的產地,那也許我們並不完全理解「智能」的定義。

達爾文在投入對植物研究後,他發現植物的根尖是精密的感覺器官,能記錄回應不同的參數。

在演化的過程中,植物被賦予模組化結構、機能能分散於全體,並沒有集中在特定的器官。

在學習與運用植物藥草與精油的過程中,我學習到人與植物的的關係是難分難解,透過這本書我更感謝創造天地萬物的神,感謝祂為我們創造了植物,感謝植物的模組化結構,讓我們得以因植物而不斷獲益,植物不但提供氧氣、能源還成為醫療 … 資源。

有植物相伴能減輕壓力,提升注意力,加速疾病痊癒,衡量心理指標可以證實,光是「看到」植物就可以引導人冷靜與放鬆。

在義大利更有學校研究顯示小學生有植物相伴更能增進專注力,生活在綠色植物中可以降低自殺率和暴力犯罪。

最新的研究指出植物有感覺能力,能彼此與動物交流,植物會睡眠,能記憶甚至能影響其他物種,不論從何種角度來看植物都具備我們不理解的智能與靈性。

如果大自然是「美麗人生」的開端,那大大自然中孕育各式各樣的植物、花朵就像神賜給人類最美、好的禮物,透過上天賜給我們能看見美麗事物的眼光,如果我們不能愛惜這個禮物,把它的美、好的價值,通過感謝的心帶到我們的生活中,我們也許就辜負了神愛我們的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