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座古老的深山裡住著一個8口的幸福的家庭,無奈,爸爸因為身體狀況不好,在孩子們都還很小時就離世了,留下媽媽與6個孩子,還好長子是個有責任心的男孩,幫忙媽媽照顧著弟妹,也幫忙挑起照顧家庭的經濟重擔。

長子會在他們住的深山中砍柴,製成木炭後在到山下賣炭。

每當他下山賣炭時總是受到山下民眾的歡迎,因為他除了賣炭之外他還會幫助這些居民解決日常生活遇到的雜事,例如:修理門窗、搬運物品……。

有一日長子又下山賣炭,當結束後他要回家時天色已晚,在半山腰上遇到了鄰居的老爺爺,爺爺要他先在家中住一晚在走,畢竟晚上走山路非常危險,長子抵不過老爺爺的盛情,開心的在老爺爺家吃晚餐並住了一個晚上。

隔日一早,長子與老爺爺打過招呼後,便往回家的路上前進,半路上他便聞到空氣中傳來淡淡的血腥味,一到家門口映入他眼中的是,家人無一倖免的慘死,他在震驚與極大的傷痛中查看家人是否有人還存有氣息,他發現自己的一位妹妹身體仍有餘溫,他抱起妹妹拼命地往山下跑,希望還有機會就活妹妹……。

講到這裡,我發現已經有人知道,我說的故事是「鬼滅之刃」,對,長子就是炭治郎,而妹妹就是彌豆子。

接下來的故事,就是,炭治郎幸運的被退休的水柱鱗瀧師父所幫助與訓練,靠著炭治郎自身的特質與努力,還有鱗瀧師傅專業訓練,加上不斷的刻意練習,炭治郎練成了水之呼吸,成為了鬼殺隊的一員。

歷經大大小小不同的戰鬥的炭治郎已經成為了殺鬼的戰士。

在某次的生死存亡的戰鬥彌留之際,他的意識回到了過去小時候,看到了父親在大雪中所跳的祭祀之舞-火之神樂舞,他回憶起父親的身體不好,經常體力不支,但卻可以長時間的跳火之神樂舞,炭治郎回憶起舞蹈的動作,他將舞蹈的動作轉化為可以攻擊鬼的招式,成功地發現與運用了失傳已久的-日之呼吸,成功等到救援化險為夷。

之後炭治郎與妹妹歷經一路的斬鬼到參與斬殺鬼王,消滅了世上的惡鬼之後他退休…..。

講到這裡似乎就是退休後炭治郎與彌豆子就是過著平靜與幸福的日子。

但如果將故事中的人物搬到現代,炭治郎退休後仍需要生活,他可以做些什麼工作?身體受了傷一個眼睛弱視,一隻手臂無法正常使用,他可以怎麼辦?

炭治郎曾經是位戰士,經歷了許多的戰鬥,我可以想到的是,他可以成為一位運動或體育教練、武術教練,開家武道館,甚至是國家的戰鬥的教官或體能訓練員。

從炭治郎的故事,我們從個人發展的角度看,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在哪裏,他所加入的團隊是一個有體制、有制度的團隊(公司),這個團隊裡有每個成員都認同的願景,團隊的領袖家族有資源,團隊也發展出流程,團隊中的成員也發展出面對工作的自信,並排定優先順序,重要的是公司與員工的價值觀一致,他們的目標也一致。

從鬼滅之刃-炭治郎的故事,我們要來討論培養才幹這個主題,一位賣炭的少年如果一直生活在深山之中,如果我們依照可預測的未來來看,他的人生幾乎已經定型,也許他可以精進伐木的技巧,改良製炭流程,也許可以從製炭賣炭衍生出其他的生意,我發現故事中的炭治郎的頭腦非常靈活,如果他沒有經歷如此悲慘的過程,我相信他也可以在當時的未來發展與適應得很好。

但,故事中的炭治郎經歷生命中最大最沉重的痛苦,背負著很大的重擔,找到方法將鬼化的妹妹讓她再度成為人,報全家人被殺的大仇,創造一個沒有惡鬼的世界。這一切改變了他原本生活路徑。

為了他的目標,他必須讓自己走向不同一般的生命路程,他練成了水之呼吸,繼承失傳的日之呼吸,練到極致之際,他能水火同源的使用這兩種呼吸法。-我一直覺得這是一種培養才幹的至高的過程。

透過不斷的幫助他人,分享自己的能力,讓自己愈來愈精進,能力也愈來愈強大。

就像故事中,所有的可預測都可能變得不可預測時,我們的下一步是什麼?

前些日子我看到一位好友分享了一篇文章『未來職場需要的56種特質』,副標裡寫道:對個人來說,必須強化或培養哪些數位特質,才能在新趨勢來臨之際不被淘汰?跨國顧問公司麥肯錫的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訪問了15個國家的1萬8,000位工作者,試圖找出哪些工作將被淘汰、哪些工作又將會興起,以及背後的關鍵因素。

Kevin Kelly 曾提到未來的世界,不只是全世界人們的協同合作,我們還需要學會與AI合作。擁有想像力與創造力的人在未來與AI一同進行創作,讓全人類都能有更好的生活。

而麥肯錫顧問公司的報告中也提到: 全球研究中心發現,就算自動化、AI與機器人愈來愈強勢,但具備以下3個特質的人才,依然搶手:

❶在自動化與智慧系統完成原型後,能為產品增加價值。

❷自在優游於數位環境。

❸不斷學習並適應新的工作方式與職位。

這也讓我思考身為一位母親,在教會中的服務於初級會,教會中透過先知與領袖推動的『兒童與青少年個人發展計畫』,從個人的體能、智能、靈性、社交,4個面向建構自己,找出自己的興趣也培養自己的專長與才能,在福音的道路上成長,幫助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不迷失自己,在未來無論在工作職場、婚姻、家庭與教會服務都能發光發熱。

大家都知道也預期未來與現在將是很大的差異,也許就像是住在深山之中的炭治郎第一次到東京都,第一次看到汽車、火車,第一次看到輝煌的燈光與城市,在看到之前,從無從想像這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個人發展計畫也是,在我們無法確定未來的景象之前,透過先知獲得的啟示幫助在教會成長的孩子們能夠在現在與未來的世界,走得更遠更高,不迷失自己。

在現今的社會我們的學習、接觸到的資訊幾乎是全球化無國界,在我的學習與認知領域裡,我可以看到許多面對未來能力的能力幾乎都是談論到知識、工作技能與人際關係,但,要過上平衡的生活不可或缺身體健康與自身靈性。

而在教會中,先知已經將健康與靈性融入個人發展計畫裡了,培養才幹決不是知識與工作技能而已,體能中也能發展出個人的才幹,我們可以看到不同領域的專業的運動員、健身產業、體職能教練……。

而體能似乎是大部分的父母在培養孩子時最不重視的一塊,但其實這是最基礎也最重要的一塊,我很有幸我的孩子在幼稚園讀的體制外的教育體系,在幼稚園裡的父母成長課,與教師與父母的對話中就不斷強調所謂的肉體意志,孩子長成需要身體發展需要肌肉力量,透過適度的體能訓練能幫助發展孩子的耐挫力與意志力。

體能上我們支會中的王家庭是我們很好的榜樣,我們家庭曾經參與他們家庭的周末家庭活動,恩穗與慈穗一個好像要20-25圈的操場另一個好像是15圈,800下的跳繩與其他的運動,王家庭的2位女公子都是品學兼優,各項指數成績優異的學生。

還有吳坤鴻弟兄,我從讀書會中知道他有在練健身,才明白他的耐性與抗壓性,有一部份能從體能中培養出來的。

第二個就是靈性,雖然在教會中很常談到靈性,但與我們在這個世界所認知的靈性是不一樣的,我們所崇拜的神只有天父、耶穌與聖靈,教會中所教導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是神的孩子,我們每個人都能透過持續的進步最終成長得與神一樣。

個人發展計畫是神透過啟示先知,先知將這個計畫讓每個願意成為屬神的孩子們學習的,其實我在陪著孩子進行這個計畫時,我深刻地感受到這絕不是只有兒童與青少年能夠進行,每位單成與家庭的爸爸媽媽也可以一起進行,我們都能透過個人發展計畫認識自己、找出自己的才能專長與培養才幹。

過去與現在都不等於未來

關於培養才幹我的另一個思考是,過去你以為的知識或能力,在未來還會是一種能力嗎?

古典老師提過一個概念「知道知識在哪兒,比知道知識是什麼更重要」要將記憶知識逐漸轉換為調用知識。

智慧不等於訊息,在現代要記憶資訊應該交給電腦。未來世界的認知能力是找到訊息的搜索能力、運用訊息的思考能力,以及從大量訊息或片段訊息中找到自己所需要資訊或找到趨勢的洞察能力。

例如語言能力,過去不同國家的人要相互的溝通由於語言不同有一定的難度,現在翻譯機已經可以解決大部分的語言隔閡,在未來,距離語言共通如同巴別塔時代幾乎是指日可待。

近期我身邊最好的例子,就是東英的傳教士洪嘉疄弟兄靠著翻譯機與勇氣,順利的抵達猶他州鹽湖城接受傳教士訓練。

最後我想說不管你對自己生活有什麼樣的計畫或目標來培養你的能力,我都希望回歸到最基本的,也是克里斯汀生教授在「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這本書中提到:目的的陳述包含3個部分:

  • 畫像: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為自己設定目標,並落實這樣的目標。
  • 投入:發心的投入,如何讓自己設定的目標指引自己向前,如何進行優先順序,做事情時如何取與捨?
  • 量尺:找到正確的量尺,了解人生是用什麼樣的量尺來衡量!什麼樣的標準?

人有很多可以衡量人生的量尺,例如,名片、收入、職位、權力甚至是獲得多少獎項、銀行帳戶有多少存款、不動產、地契…..等。

問題:你要拿什麼樣的量尺來衡量自己的人生?

克里斯汀生教授說通常我們需要把很多過去的結果加起來,才能看清全貌。雖然這不是衡量事情最正確的方法,然而是到目前為止最好的做法。

但他將事情換成他信仰的角度來看,他說:天父不需要任何分析、統計的工具,也不需要組織圖。

天父在意的是每個人的表現。祂的成就量尺就是個人。

對克里斯汀生教授來說,他人生真正重要的量尺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可以幫助多少人?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人。

願神祝福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從我們的目的或目標中,評估自己,找出我們的優點和能力。我們也祈求天父幫助我們了解自己有哪些才幹,並相信祂會幫助我們,而且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

透過我們與其他人分享我們的才能,我們不但會愈發的精進熟練,也會越做越好。

如果我們祈禱並尋求主的協助,這些步驟就會變得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