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短,不要浪費時間去過別人希望你過的生活。 –– Steve Jobs

雖然我對理財這件事非常的腦弱,(請別告訴我,我有個做財務顧問的老公。他負責理財,我負責過豐盛的生活,我們各司其職– 真好。) 我非常喜歡查理芒格,家裡有本「窮查理寶典」這本書買了2-3年了一直沒全部看完,裡面很多的內容對我而言都需要仔細的思考…。今天再重新拿起這本書剛好看到,查理芒格在1986年6月13日對哈佛畢業生的演講。

查理芒格談到在他聽過20次的哈佛畢業演講中,只有約翰尼 卡森的演講讓他希望能再長一些。

卡森在對哈佛畢業演講中詳述了【保證痛苦人生的藥方】,所以芒格決定在哈佛的畢業演講重複卡森的演講,再加上他自己的藥方。

卡森給的確保痛苦生活的處方內容:

1.為了改變心情或感覺而使用化學物質

2.忌妒

3.怨恨

查理芒格也給了【保證痛苦人生】四個處方:

1.要反覆無常,不要真誠地做你現在正在做的事。

只要養成這個習慣,可以確保你們綽綽有餘的消除你們所有優點共同產生的效應,不管那種效應有多巨大。尤其是如果你們喜歡不受信任並被屏除在對人類貢獻最傑出的人群之外,那這個處方最適合你們。

2.盡可能從你們自身的經驗獲得知識,盡量不要從其他人的成功或失敗經驗中廣泛的汲取教訓,不管他們是古人還是現代人。

這個處方能保證你們過上痛苦的生活,取得二流的成就。

3.當你們在人生戰場上遭遇第一、第二或第三次嚴重的失敗時,就請意志消沉從此一蹶不振吧!

因為即使是最幸運、最聰明的人,也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失敗,這個處方必定能保證你們永遠深陷在痛苦的泥沼之中。

4.為了讓你們過上頭腦混亂、痛苦不堪的日子,最後一個處方是,請忽略人請忽略小時候人們告訴我的那個鄉下人故事 。

曾經有個鄉下人說 :「要是知道我會死在哪裡就好啦,那我將永遠不去那個地方 。」許多人都嘲笑這個鄉下人的無知 ,卻忽略他樸實的智慧。

查理芒格說若想獲得失敗就應該將這個鄉下人的方法,也就是卡森在演講中所用的方法,貶低的愚蠢至極、毫無用處。

芒格談到卡森採用的研究方法是把問題反過來想

也就是說如果要解出X,就得先研究如何才能得到非X。

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 — 偉大的代數學家雅各比用的也是卡森這種方法,雅各比知道事物的本質是這樣的,許多難題只有在逆向思考的時候才能得到最好的解決。

人沒有天生的窮命和賤命,只有你是用什麼心態來磨練自己。––郭台銘

雖然我也沒有保證幸福的處方,但可以肯定沒有人想要過上痛苦的生活。那有沒有人清楚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應該怎麼做才能「得到」想要的一切?

包柏·普克特談到:你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都是你吸引來的。它們是被你心中所抱持的「心像」吸引而來;它們就是你所想的。不論你心中想什麼,你都會把它們吸引過來。

所以在祕密這本書中告訴大家,吸引力法則是只要你強烈的相信某件事情它應該發生,它當然就會發生,所以書中強調,大家要學會「想要」……

但真的只要有強烈的想要就能得到嗎?

我非常喜歡顧及然院長在2014年所寫的一篇文章:

我個人認為Dr. Wayne Dyer的見解更趨近於實際狀況,他說:「大部份人的錯誤,是試著去運用『吸引力法則』在他們『想要』的事物上,但上帝不是這樣做工的。」

他接著說「所有一切都是關於『應允』這件事!

根據老子的道德經,早在2,500年前,如果你能活在這些『德行』之中,所有你曾經需要或想要的都會被滿足。」 

什麼「德行」?

既然我們的「想法」、「念頭」與整個宇宙息息相關,那就不可以隨意放縱自己的想法與念頭(請參考先前的總裁菁英日誌),Dr. Wayne Dyer根據老子另一本傳說中的著作「化胡經」說明,那些想要知道宇宙真理的人,應該要實踐四項基本主要的德行:

第一項是對所有生命的崇敬,意即對本身及其它生命無條件的愛與尊重; 

第二項是真誠,意即誠實、簡單、信賴;

第三項是善良,意即仁慈、為他人著想、對崇高純潔真理的敏感性;

第四項是利他,意即不期待報酬的服務他人。

所以,想要實現「事業成功、家庭美滿、財富滿足」,不光是要有強烈的「信念」而已,還要有「正面」的思考,而這個正面的思考就是來自上面四種德行,並作為起心動念的基礎,包含「愛與尊重、真誠信賴、善良仁慈、利他」。

以上內容節錄2014年顧及然院長臉書

普蘭斯特.馬福德:【你的每個思想都是真實存在的東西 — 它是一種力量。】

我們的想法是頭腦的語言,而感受是身體的語言,也就是如果我們想的是一套,但感覺又是另一套。當我們的心靈與身體無法和諧一致時,我們依然無法「得到」。

當我們有不同想法時,我們的大腦會產生各樣相對應的模式、組合,接著會產生等同於這些想法的意識層次。一旦大腦中的特定神經迴路被激發,大腦會產生特定的化學物質來對應這些想法,如此一來我們所想的也會有產生同樣的感受。

在大腦與身體之間存在著某種同步性,事實是,大腦會不斷與身體溝通,我們的身體一旦感覺到我們的思想,我們的大腦也正開始思考我們所感覺到的。

我們可以把「想法」看成與心靈及大腦有關,「感覺」主要與身體連結。所以,隨著身體的感受與特定心理狀態中的想法一致,心靈和身體就會協同合作。心靈與身體相契合,最後產生一種「存在狀態」,這種存在狀態,會對我們的現實產生影響。 

舉例來說,如果想「減肥」的人,心裡不相信自己「瘦得了」,身體自然也「瘦不了」,自然而然就一直維持在想減肥的存在狀態中。

其他所有人生的渴望也是這樣的循環……。

我們內在的思想世界,現在就跟外在的現實世界一樣真實。

我們必須知道,為了改變我們的人生,第一步要做的是改變我們的想法與感受,然後做些事情(改變我們的行為舉止)來獲得全新體驗;接下來我們要記住這些體驗的感覺,直到熟悉到能進入一種身心合一的存在狀態。

就像卡森所說的如果要得到想要的,就得先研究如何才能得到不想要的。

我們要整合心靈的意念與身體的反應,而不是讓心靈與身體各自為政,比如說:你想要的是「我不要成為一個愛生氣的人」,但身體的反應卻相反的:「繼續生氣吧,繼續把自己沉浸在會生氣的想法與情境中吧!」

如果我們能有意識的阻止這些存在狀態,就可以停止啟動跟舊個性有關的舊神經網路,通過中斷這些想法有關的感受,讓身體不再跟舊心靈掛勾。

藉由這個過程,我們就能簡單的邁向得到想要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