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帶約約去公園玩時,遇到了一位媽媽也帶著2位小朋友來公園玩,其中有一位看起來比較大的哥哥眼角邊帶著小傷痕,那位媽媽突然問我你的小孩幾歲,我回答她說4歲快5歲。那位媽媽跟我說你的小孩長好高喔!我回答她說,我鵝子很好養。

接下來基於雞婆,我跟那位媽媽聊天說,哥哥的眼角附近好像有傷,小朋友玩的時候要讓他們注意安全,不然傷到眼睛很麻煩。
想不到那位媽媽跟我說:那是爸爸打的!!!被爸爸打的?她說:小孩不乖吵鬧爸爸就一巴掌打過去,孩子撞到桌角就這樣了……當下我聽得頭昏眼花

我想起了第一次幼兒園的親師面談中,老師談到為孩子設立原則與界線,老師也談到孩子會嘗試不斷的挑戰父母設立的界線,所以爸爸媽媽要:溫柔堅定地讓孩子清楚的知道原則與界線在哪邊,一但建立起原則與界線,孩子就會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

老師接著說:在每天之中不斷的帶著孩子練習,幫助孩子養成規律的習慣,而不是依照心情調整尺度與範圍。

最重要的是父母要以身作則。

一個習慣的建立與養成不容易,每天帶著孩子重複練習,一直到孩子的身體與心靈都學會同樣一件事。

身體學會的誰也帶不走 — 雲門舞集

當父母教育孩子不可以動手打人時,卻在孩子犯錯給了孩子一巴掌!!

我想了一下,還是忍不住跟那位媽媽說:其實應該要跟爸爸一起帶著孩子練習在生活中的建立好習慣,用打罵的方式表面上效果很好,立馬孩子就會安靜甚至照著做,但這些行為會造成孩子的害怕,重複這些行為會加深孩子的恐懼感,而且會讓孩子以為可以用憤怒與暴力解決問題。

孩子不會記得他做了什麼錯事,但會記得被打與被罵,身體與心裡都會記住那種疼痛與害怕的感覺,久而久之會影響孩子的行為與發展。
還會讓孩子以為用發脾氣、打、罵可以解決問題,之後如果孩子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他很可能也會用發脾氣與打罵來處理他遇到的問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對老師,孩子從胎內開始就潛移默化的吸收父母與環境給予的一切,孩子出生開始更是觀察著父母的一舉一動,有時候更會鏡射父母的內在想法,不要以為你不說就不會被知道,孩子的心很純淨,所有童年的一切都會成為孩子潛意識的一部份。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以前在教會裡聽過一個觀點:經文上說用仗管教,意思就是用打的…..,我就在想最好是啦!經文中也說你們做父母不要惹孩子的氣呢! 哈哈哈

不能打、不能罵也不能處罰,那要怎麼管教小孩?

我老公說用唸的唸到他受不了….哈哈哈。

其實前面提到了設立原則與界線,如果是1歲前的孩子要建立原則與界線執行上比較容易,很多都是像我們家庭到了3、4、5、6歲,孩子都到了發展自由意志的時候,這時候挑戰就會出現,父母也會很容易斷掉理智線。

像我們家庭是大約孩子4-5歲左右開始跟孩子有個家庭會議時間,我們一起討論建立什麼樣的原則與界限,陪著孩子不斷練習,沒做對就重新再來一次。

像我是那種看起來很兇也真的很兇的媽媽,有時候我反而會跟孩子示弱,讓孩子知道我很難過我沒辦法做好,孩子都會反過來說媽媽我幫你,媽媽我教你,當孩子做的很好時,我會告訴他們說:謝謝你們的幫忙,你把XX做的好好喔!或是你做了XX真的長大了,做的真好喔!

面對孩子沒有速成,不然揠苗助長,未來面對的是一輩子的擔憂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我一直相信一句話: 快就是慢,慢就是快

這些事情也是我當了媽媽後才更覺察自己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第一次有意識的發現,是鵝子把我的化妝檯整個翻倒,化妝台摔壞,我狠狠地修理了鵝子一頓,事後我看見自己好像我爸爸什麼都用打用罵的,從那次之後只要我拿起棍子鵝子就跑去躲起來。

之後我花了好久的時間修補孩子心裡與身體的感受,我並沒有一次就做的好,但我一次一次調整改正,從不大聲、發脾氣開始,很多時候需要中斷手邊的事情,但只要想到所做的一切不只是做在孩子身上,也是做在自己身上。

沒有人能改變過去,但能透過修復當下,來改變過去的感受,也調整了現在與未來